4月6日上午,全体学员迎来了崭新的课堂,开启了一种新的研讨方式,也是比头脑风暴更有效的研讨方式——结构化研讨。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陈雪玲副主任为学员们做了结构化研讨导学,帮助大家认识什么是结构化研讨以及怎样进行结构化研讨。她强调各位学员要“把过程放慢,让思维打开”。经过学习,学员们了解到结构化研讨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采用相关的团队学习工具,引导组员围绕培训主题多角度、分层次开展讨论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头脑风暴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加结构化、更具逻辑性、工具更丰富的“约束”规则,因而可以让讨论更加有效。
结构化研讨包含三个环节:大海捞针选问题(聚焦问题)、精辟入理巧分析(原因分析)、集思广益出高招(对策优选)。根据培训中心教学安排,本次结构化研讨主题为分工作口径聚焦当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55名学员分“党群组”、“综合管理组”、“教学科研组”、“学工一组”、“学工二组”分别开展活动:大海捞针选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聚焦主要问题。各组均有不同省份、不同层次院校学员,大家畅所欲言将自己面临的问题提出来,并在催化师的引导下对所列问题进行整合优化,提出本组的聚焦问题,进而在大班交流汇报。
在大班交流环节,“党群组”发言人文华学院方明霞老师汇报了党群组问题清单上的14个问题,并汇报聚焦的三个问题: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的分析、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探索与思考、如何提高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时效性。
来自暨南大学的张晓宁老师作为“综合管理组”的发言人,提出了“综合管理组”14名学员的11个问题,因组员部门重合度不高,各自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经过组长和催化师的引导,最终聚焦在“新时代如何构建高校教职工的评价激励机制”这一问题上。
湖北科技学院的陈红勤老师代表“教学科研组”发言,汇报了22个问题,并最终将问题划分为校企合作、教学质量、科研三方面,提出聚焦的若干问题:教学督导有效性问题,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督导?多层级的教学督导怎样运作更加有效?破五唯背景下,如何进行科研考核与评价?科研成果产出少,如何破解成果转化困境?校企合作环境下,如何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本期学员中来自学工系列的老师较多,按照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分为“学工一组”、“学工二组”。学工一组发言人来自李东莞理工学院的桂龙老师汇报本组从二级学院的角度提出的14个问题,最终经讨论聚焦三个问题:党建引领下的二级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如何更好服务学生学业发展、后疫情时代学生思想及心理问题研判和及对策。
学工二组发言人是来自广州大学的廖勇老师。他从职能部门的角度,提出“学工二组”的9个问题,经讨论后聚焦三个问题:在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做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各组发言人汇报完毕后,陈雪玲副主任对本次各种结构化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各位学员在讨论的过程中增强了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有助于使日后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强;此次研讨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大家对新岗位适应力和胜任力,提升日后对口交流的效率。
这次结构化研讨帮助参训学员“慢下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实现了对自己工作进一步的梳理,为寻找解决问题有效途径奠定了基础,也为结构化研讨的后续流程——分析原因做好了充分准备。
(责任编辑:蒋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