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77期中南班学员在华中师范大学管理教育综合楼202教室,就前两次结构化研讨的成果开展分享活动。此次活动分为主题分享和沟通交流两个环节,分享环节由学员江广长老师主持。
经过前期两轮激烈的结构化研讨,“党群组”、“综合管理组”、“教学科研组”、“学工一组”和“学工二组”五个小组均按聚焦问题、剖析原因、拟定方案的“三步走”研讨要求,找问题、摆事实、取交集、出智慧、亮特长、展成果,促发展。
学员程高军老师代表“党群组”就“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进行分享。该组通过结构化研讨,梳理和归纳出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五个脱节”,即党建谋划与中心工作脱节、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脱节、载体设计与工作需要脱节、活动开展与党员需求脱节、党建成果与群众满意脱节;指出其主要问题的原因在于对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思想认识不足、对党建与业务的辩证关系把握不准、对培养党务干部的综合能力重视不够、对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成效的考核评价导向不明、对落实党建责任的压力传到机制不畅;探讨出抓好顶层设计、突出支部建设、加强党务干部配备培养、创新方法载体、注重完善机制等5个方面的详细对策。在交流环节,学员们就如何发展教工党员的问题进行交流。学员程琳老师从“党的干部”的身份认同、转变思想认识、发挥专业党员教师的作用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综合管理组”汇报人由陈亚奇老师负责。该组的分享围绕“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展开,首先定位“新时代”的时代体征,在此背景下分析总结出存在评价标准不健全、评价方式不科学、观念理念不匹配、教师发展支撑不够等问题的原因,并就每个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探讨和梳理,最后从完善评价标准、改革评价方式、变革观念理念、构建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有效性较强的对策。
“教学科研组”聚焦“如何提升高校科研成果的‘质’‘量’”进行研讨,由学员潘梽橼老师负责汇报。该组从科研定位、组织保障、体制机制、执行过程、科研评价与运用等五个维度展开研讨,一致认为高校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生态位、学校布局、科研气氛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的科研定位;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搭建科研平台、加强团队建设、增加经费投入、促进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等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从领导层、服务层、科研主体三个层面加强执行过程管理;在评价与运用上,要拓展科研评价体系,避免模仿性评价;要建立分领域、专业、产业的科研评价机构;明确评价中成果转化的地位。
“学工一组”由高华珊老师进行分享。该组围绕“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的主题,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四个维度展开研讨,分析总结以上四个维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在于“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不完善;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班主任(导师)队伍投入精力不足;教育方式方法吸引力和创新性不足;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他们提出以下对策:加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协调党政群团形成合力;打通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路径,加强学生骨干队伍的管理培养;充分运用新媒体、大数据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实施“五育”并举,着力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
“学工二组”由唐安宁老师进行分享。该组针对“提高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问题进行研讨,从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劳动教育的方法路径、劳动教育的保障支持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梳理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来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效性的详细路径。
结构化研讨凝聚团队力量、发挥学员特长,集智、集力探讨了相关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在长达3小时的分享交流过程中,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员们互学互鉴、学学相长、集体互动、共同发展,圆满完成了课程设计初衷,达到了课程预期效果。
(责任编辑:蒋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