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文章
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覃红教授:揭秘华中师范大学“互联网+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
时间:2019-03-21 作者:75期中南班林少章 点击数:

覃红教授揭秘华中师范大学互联网+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

华中师范大学紧贴学生思想实际,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被教育部和各高校广泛推广,到底有何“神操作”?3月21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覃红教授为75期中南班作了题为《新时代视域下“互联网+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将独家“秘诀”分享大家。

 

覃红教授指出,高校适应全球网络化与信息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实施依法治校和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实现学生事务流程再造和提质增效的需要、提升师生数字化学习技能和信息化素养的需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能力的需要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决定了新时代视域下“互联网+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的必要性。

 

覃红教授认为,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变革,“互联网+学生工作”应具有观念的创新、技术的融合、产品的研发、流程的再造、平台的构建和实效的增强等内涵。应体现出四个特征:以生为本,服务为先,服务即时性与便捷化同显;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管理扁平化与自助式并进;数据互联互通,全过程服务与全方位管理叠加;高度社会化,事务开放式与丰富性共存;克服学生思想教育、自主发展与数字化教育管理之间存在脱节性与不适应性。因此,应当创新模式:要“引领”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导性方向”(紧贴学生思想实际,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以互联网思维切实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发展),“专注”学生管理方式的“主体性关怀”(以学生为主体,再造网络流程,创新数字化管理,构建扁平化管理模式),“极致”学生事务工作的“主动性服务”(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工作信息化服务水平,使之更为便捷地服务学生学习生活)。并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助服务和自主创新四种能力。覃红教授将这称为“634”模式。

 

覃红教授介绍了华师的“互联网+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首先是遵循网络规律深化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做法包括建设学生喜爱的主题教育网站和平等互动的网络社区,培育网络骨干队伍及名师,提升学生网络技能和素养。其次是再造网络流程创新学生数字化管理,包括“一站式”学生事务信息服务、“一张表”学生信息全程管理、“一张网”学生信息预警和“一中心”学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再次是拓宽网络形式丰富学生信息化服务,包括“伴随式”学生信息推送服务和“社会化”学生信息网络服务。最后是引进网络技术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包括组织保障“一盘棋”,部门联动,促进创新创业工作全局化;创业教育“一条线”,教管课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创业实践“一股绳”,资源共享,促进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化;创业服务“一条龙”,多措并举,力争创新创业服务实效化;工作实效“一张图”,查缺补漏,促进创新创业成绩标杆化。

 

覃红教授的专题讲座深受学员的好评,大家认为讲座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案例说服力强,值得各校学习借鉴。

 

本次专题讲座由培训中心陈晨老师主持,黄咸强同学代表学员向覃红教授致答谢辞。

(责任编辑:杨捷 郝俊伟)


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南门  邮编:430079

Content Manage System Powered By:©JBR-CMS Version:V4.5 CopyRight 201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