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博雅、朴实刚毅——董中锋教授讲述华大精神与人文底蕴
3月5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董中锋教授应邀为75期中南班的学员们作题为《华大精神与人文底蕴——基于大学和学人的历史思考》的报告。董教授以时间为轴,通过讲述“三所大学”、“两位校长”、“一个图书馆”的故事,将华中师范大学110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华中师范大学起源于1871年的文华书院,1924年发展为华中大学。随后又历经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公立华中大学、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师范学院等历史的嬗变,于1985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在华大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有两位校长的功绩不可磨灭,那就是韦卓民和陈时。他们通晓古今,学贯中西,潜心教育,办学有方,打造了当时华中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高等学府之一,为华大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华大图书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的文华书院藏书室和1910年创建的“文华公书林”,由近代女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家、教育家、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者韦棣华亲手建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 。文华公书林的创立及发展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三个小时的报告,董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向学员们展示了华大百年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底蕴,诠释了“博雅”二字,即:学校气象博大、品质雅致;学子知识渊博、胸怀广博、眼界宽博、举止文雅、气质优雅、情趣高雅。学员们纷纷表示要秉承华大精神,做华大优秀学子!
(责任编辑:王凡 刘永芳)